首页 新闻资讯 人物·故事 鲁班讲堂 建设进程 教学模式 科研创新 成果分享 鲁班云课 班墨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成果分享 >

智库 | 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精神 打造职教合作标杆项目

2024-09-03 12:52:12 《职业教育研究》2024年第8期 吕景泉 赵文平 李力 责任编辑:艾颖
  作者简介:吕景泉(1964—),男,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正高级工程师,教育部鲁班工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高校智库“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自动化技术应用;赵文平(1984—),男,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技术教育学;李力(1980—),男,硕士,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处处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自动化技术应用。
 
  基金项目:教育部2023年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项目“打造非洲鲁班工坊标杆,提高鲁班工坊‘一带一路’服务力研究”
 
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精神 打造职教合作标杆项目—— 兼论非洲鲁班工坊建设的进展、经验与走向
 
吕景泉1   赵文平1   李力2
 
(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2;2.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天津 300074)
 
  摘要:自2019年3月在非洲建成第一个鲁班工坊以来,非洲鲁班工坊建设致力于打造中非职教合作标杆项目,取得了卓越成绩。鲁班工坊合作项目由点到面且布局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对接需求且与合作国产业高度契合,服务功能走向多样且得到合作国高度认同。同时,在建设中形成了以下基本经验;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追求,坚持共研共建共享共用共赢的合力机制,坚持满足合作国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坚持推动中非产能合作与合作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坚持探索学校、企业和政府等多方联动合作。未来,非洲鲁班工坊建设,将持续跟进和主动服务重大外交战略,持续深化“五业联动”在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持续优化区域布局和区域中心建设,持续对接非洲发展战略优化内涵建设,持续服务经济社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非合作论坛;中非合作;鲁班工坊;职教合作标杆;五业联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4)08-0005-08
 
  2013年5月,第21届非盟峰会在埃塞俄比亚召开,非盟发起了跨越半个世纪的非洲发展蓝图《2063年议程》;也是在2013年,我国发起了“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推动中非合作关系快速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和多领域的合作格局。“一带一路”倡议与《2063年议程》的深度对接,也成为中非合作的最大亮点。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召开,主题是“中非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本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宣布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非洲共同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具体在人力资源合作领域为非洲培训20万名职业技术人才。
 
  2018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宣布,我国将对非洲重点实施“八大行动”,其中包括“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旨在为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021年11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做主旨演讲,再次提出,中国将继续同非洲国家合作设立“鲁班工坊”。实际上,非洲鲁班工坊建设成为了中非合作的新亮点。
 
  2024年5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来华访问的埃及总统塞西会谈时进一步强调,将埃及“鲁班工坊”打造成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标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合作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在中非合作中,职业教育合作具有基础性和保障性的作用,事关中非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和中非产能合作的深度及质量。鲁班工坊作为推进中非职教合作的共赢模式和打造中非职教合作的标杆项目,到底如何建设、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精神和深化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关键性课题。因此,本文着眼于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精神,着眼于推进中非职教合作共赢模式,着眼于打造中非职教合作标杆项目,从智库研究的视角对非洲鲁班工坊建设的进展、经验与走向展开深入剖析。
 
  一、非洲鲁班工坊建设的主要进展
 
  非洲是目前全球拥有鲁班工坊项目数量最多的大洲,这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精神的重要标度。非洲鲁班工坊建设成果丰硕,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服务产能合作、功能辐射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均表现卓越,是名副其实的中非职教合作标杆项目。
 
  (一)合作项目由点到面且布局不断优化
 
  2019年3月28日,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吉布提教育部、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吉布提工商学校、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共同建设的吉布提鲁班工坊正式启动运营。吉布提总统盖莱、总理及十余位内阁部长出席揭牌启运仪式。吉布提鲁班工坊作为中国在非洲建设的第一家鲁班工坊,标志着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非洲鲁班工坊的开始。吉布提鲁班工坊直接服务“一带一路”重大项目“亚吉铁路”和工业园区建设,开创了吉布提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开设有铁道工程技术、铁道交通运营与管理、商贸、物流4个专业。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在东非的吉布提、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坦桑尼亚,西非的马里、科特迪瓦、贝宁、尼日利亚,南非的马达加斯加、南非,北非的埃及、摩洛哥,中非的加蓬等15个国家建设了17个鲁班工坊,其中埃及、肯尼亚各建设了2个,如表1所示。
 
 
  总体上,鲁班工坊已在非洲的东西南北中各大区域均有布局。其中,特别是埃及鲁班工坊和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将非洲鲁班工坊带入到一个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的格局。
 
  2020年11月30日,埃及鲁班工坊“云揭牌”启运仪式举行,中埃两国嘉宾分布在5个分会场,以线上的方式共同见证两座鲁班工坊同时在埃及启用运营,在全球首开“一国两坊”之先河。埃及既是非洲联盟重要会员国,也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所在地。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建设鲁班工坊的意义十分重大。“两座”埃及鲁班工坊,由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与素有埃及“清华大学”之称的艾因夏姆斯大学、埃及教育与技术教育部直属的开罗高级维修技术学校合作建设,致力于为埃及青年提供技术技能培养培训,开设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新能源应用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专业,实施职业教育与本科应用专业的衔接系统化培养。
 
  埃及鲁班工坊是深化中埃两国、中非(非洲联盟)及中阿(阿拉伯国家联盟)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标志性成果。2023年10月16日,教育部副部长陈杰带队实地考察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鲁班工坊,见证了中方院校邀请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加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研究与推广中心。
 
  2021年4月28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埃塞俄比亚技术大学合作建设的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揭牌启运。该鲁班工坊主要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对接埃塞俄比亚技术大学的机械制造、电子与信息通信、电气—电子技术、工业自动化 4 个专业,运用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开展以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向非洲青年学生和企业员工提供学历教育及技术培训。
 
  2022年4月28日,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与“东非职教一体化世行项目(EASTRIP)卓越中心”签署协议,为东非国家培养高水平职业教育师资。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对接《2063 年议程》和《中非合作 2035年愿景》,被非盟总部人力资源开发委员会确定为面向整个非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为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四国的 16 所职业学院提供师资培训。在向非洲分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同时,也向东非国家分享职教师资培养的中国方案,实现了鲁班工坊办学内涵的重大拓展。2023年4月25日,继在埃塞俄比亚技术大学合作设立非洲第一个EPIP应用与推广机构——埃塞俄比亚EPIP教学研究中心之后,东非职教师资培养培训EPIP认证试验中心揭牌启运,埃塞俄比亚劳工部国务部长(原埃塞俄比亚技术大学校长)特萨利受聘担任首席专家,旨在聚焦中国本土化与视野国际化教学模式、专业标准、课程资源、师资培养,为合作伙伴提供优秀的中国方案,推动职业教育教学与培训改革,推动本土化职教师资的培养水平与质量提升。
 
  (二)专业设置对接需求且与合作国产业高度契合
 
  非洲鲁班工坊专业设置均契合合作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尤其是密切关注合作国当地产业发展的情况,结合中非之间合作企业的布局及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综合研判,科学设置专业。总体上,非洲鲁班工坊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资源产业等多方面情况,聚焦服务合作国本土企业,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开设了增材制造、新能源、机电一体化、铁道运营、中医药等30余个专业。
 
  例如,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所设置的专业涉及工业传感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领域,这是基于埃塞俄比亚产业发展的需求。埃塞俄比亚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2021年,埃塞俄比亚计划与发展部制定十年发展规划。2022年4月,埃塞俄比亚计划与发展部公布了振兴经济的三年计划,旨在使农业、制造业、采矿业、旅游业及信息和通信技术等行业成为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建筑业和制造业为其工业领域的支柱产业。制造业以食品和饮料加工、纺织、皮革加工、钢铁和汽车组装为主。埃塞俄比亚在电力建设和电网互通方面已成为非洲各国样板。目前,埃塞俄比亚的电网与苏丹、吉布提和肯尼亚联通,并开始向上述国家出口电力。未来,埃塞俄比亚还计划向埃及、坦桑尼亚和南苏丹等国出口电力。
 
  再如,埃及作为北非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早已于2018年发布了《2035年综合可持续能源战略》,为光伏产业发展设定了具体目标,即到2035年,埃及光伏发电装机达到43吉瓦,在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总量中的占比超七成。为此,埃及正在积极致力于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转变为助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清洁电力。新能源产业作为埃及的主导产业之一,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鲁班工坊设置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是对埃及产业发展需求的回应。
 
  (三)服务功能走向多样且得到合作国高度认同
 
  非洲鲁班工坊的服务功能从单一走向多样,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教育教学模式共享应用、教育教学研究、专业标准推广与专业认证、教育教学设备与资源开发共用等多样化功能彰显出鲁班工坊的强大价值。鲁班工坊功能的不断拓展赋予其更加广泛的影响力。比如,2022年4月与世界银行“东非职教一体化(EASTRIP)世行项目中心”合作启动东非地区职业技术师资培训和考核认证,可颁发由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世界银行、埃塞俄比亚职业技术培训学院联合认证的证书,进一步拓展了鲁班工坊在东非地区职教师资培训和认证的重要功能。再如,2023年4月,中国和埃塞俄比亚院校合作在埃塞俄比亚设立了全球第一个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认证试验中心——东非职教师资培养EPIP认证试验中心,赋予了其在更加广泛的区域推广共享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功能。
 
  正是由于鲁班工坊的多样化服务功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其深受非洲合作国家认同并获得高度赞扬。比如吉布提总统盖莱于2019年3月28日在吉布提工商学校参加了吉布提鲁班工坊揭牌仪式,高度重视该项目建设。吉布提国民教育与职业培训部部长穆斯塔法对鲁班工坊建设项目充分认可,“吉布提鲁班工坊为我们带来了中国先进的技术设备、教学模式及自主研发的专业教材和教学标准。可以说,它的落成让吉布提工商学校重获新生。非洲学生的特点是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都相对薄弱,EPIP 可以极大地缩短毕业生进入企业的磨合期,十分符合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未来,我们将在其他相关专业推广这种教学模式。”[1]再如,埃及教育与技术教育部副部长穆罕默德·穆贾希德表示,埃及职业教育正在进行改革,鲁班工坊所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标准和实训设备。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的“鲁班工坊”已经成为促进中埃友好合作、构建中埃命运共同体的标志性项目。埃及鲁班工坊推动了艾因夏姆斯大学的高本层次人才培养与开罗高级维修技术学校的中职层次人才培养在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上实现对接,探索了中职毕业生进入职业本科继续深造学习新路径,完善了埃及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贯通培养,落实了埃及“2030 愿景”中对于职业教育的规划。
 
  二、非洲鲁班工坊建设的基本经验
 
  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做了重要宣布,即未来三年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自此,鲁班工坊成为元首引领外交的重要合作项目。经过三年的努力建设,2021年4月,非洲第10个国家的鲁班工坊在非盟总部所在国埃塞俄比亚揭牌启运,标志着习近平主席所宣布的非洲鲁班工坊三年建设任务圆满完成。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再次提出,中国将继续同非洲国家合作建设鲁班工坊。总体上讲,亚洲鲁班工坊建设的主要贡献是品牌创建和运行模式优化;欧洲鲁班工坊建设是品牌应用与全面推广;非洲鲁班工坊建设是品牌核心要义的集中运用和在多边合作区域布局优化示范。泰国、葡萄牙、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国鲁班工坊完美诠释了鲁班工坊品牌核心要义,系统运用了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是鲁班工坊品牌创成的重要支撑。
 
  多年来,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探索搭建了鲁班工坊这样的高水平标志性合作平台,为中非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形成了新时代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新模式,也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建鲁班工坊及相关合作项目,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下述这些经验尝试性回答“为什么鲁班工坊是职业教育合作的标杆项目”“为什么鲁班工坊能够成为‘教育出海’的典范”等问题。
 
  (一)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追求
 
  在整体的国际合作大格局中,中非合作是旗帜,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典范。中非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鲁班工坊之所以能够深受非洲合作国家的欢迎,能够在非洲不断拓展并产生全方位的功能,是因为鲁班工坊始终坚持“平等合作”的建设原则,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追求。一方面,鲁班工坊旨在打造利益共同体。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中非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共建鲁班工坊合作项目,有力地突破了非洲破解基础设施滞后、人力资源不足、技术更新迟缓和资金短缺等方面的发展瓶颈,推动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了非洲人民的就业与收入,实现了多方面共赢。另一方面,鲁班工坊坚持以人为本。鲁班工坊首先是一个教育合作项目,服务于人才培养,以及非洲青年的技能成长和未来就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培养改善民生福祉的人才,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2021年11月发表的《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所主张,“‘真、实、亲、诚’和正确的义利观高度凝练概括了中国对非政策理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融入了中非传统友谊的历史积淀,树立了国际对非合作的时代标杆,是中国加强同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总体指导原则。”[2]例如,“吉布提鲁班工坊始于亚吉铁路和吉布提港口建设的‘硬联通’,成于基于中国标准、中国技术的技能人才培养的‘软联通’,交于深度融合、美美与共的‘心联通’。”[3]非洲鲁班工坊建设项目开拓了一条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二)坚持共研共建共享共用共赢的合力机制
 
  “合作是鲁班工坊建设的第一逻辑。”[4]而“优质优先”是鲁班工坊建设的第二原则。自2019年起,短短的几年,在非洲15个国家建设了17个鲁班工坊。这样的速度实际上意味着鲁班工坊建设过程的顺畅性,这种顺畅性恰恰是共研共建共享共用共赢的力量驱使。中非坚持尊重彼此利益诉求,不断强化合作共识,推动非洲鲁班工坊建设走深走实。在标准共研上,双方共同研制适合非洲国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标准。已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新能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动车组检修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铁道工程技术、铁道交通运营与管理等 10 余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获得合作国教育部门相关认证。在课程共建上,双方根据非洲国家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现状,共同建设适合的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所建课程全部纳入合作国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全部嵌入合作国国民教育体系。在模式共享上,一方面,中国将自己探索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共享出来,聚焦现实生活,聚焦真实工程,聚焦现实世界,提升青年人专业就业水平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深受当地师生、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热捧”;另一方面,在非洲有关国家或区域中心不断进行本土化推广应用。在资源共用上,双方合作开发的课程教学资源服务于双方院校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在成效共赢上,主要是指通过鲁班工坊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既服务了合作国的企业,也服务了驻合作国的中资企业,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通过双方教学团队的教研成果、科研成果的深度交流,也实现了双方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坚持满足合作国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鲁班工坊是一种教育合作、教育服务、教育品牌。鲁班工坊的创立旨在服务国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世界青年技术技能水平提升,是一种教育交流合作的实体化平台。”[5]鲁班工坊存在的逻辑起点是技术技能人才,坚持满足合作国本土化技术技能紧缺型人才需求。而“强能重技”是鲁班工坊建设的第三原则。聚焦技术技能,这是非洲鲁班工坊建设一贯坚持的基本立场。在非洲合作国家每设立一个鲁班工坊,事先要进行的基础性研究评估工作就是深度调研当地的产业发展状况是什么、最紧缺的人才是什么,以满足当地紧缺性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比如,吉布提鲁班工坊直接瞄准和服务“一带一路”重大项目“亚吉铁路”、工业园区建设所需要的高铁建设运营人才和商贸物流人才,因此开设了铁道工程技术、铁道交通运营与管理、物流等专业。同样,肯尼亚鲁班工坊和南非鲁班工坊均直接对接了华为公司在当地所需要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技能人才;摩洛哥鲁班工坊则为当地培养紧缺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四)坚持推动产能合作与合作国高质量发展
 
  “为全面提升非洲国家的产业发展和技术水平,中国开始着力于推动中非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这是当前中非经贸合作的重点和亮点。”[6]而“产教融合”是鲁班工坊建设的第四个原则。非洲鲁班工坊建设紧紧抓住这一重点和亮点,坚持推动中非产能合作高质量发展。鲁班工坊建设对接非洲相关产业发展需求,迎合中非产能合作。比如交通设施合作成效显著,助力非洲初步形成铁路骨干网,助力非洲不断完善公路骨干网,助力非洲改善港口和机场设施。比如能源设施合作持续深化,水利枢纽建设合作贡献卓著,新能源项目合作积极扩大,新基建合作积极推进。鲁班工坊通过产能合作进一步推动合作国家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比如,埃塞俄比亚内生经济改革计划和“埃塞俄比亚:非洲繁荣的灯塔”十年发展规划将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所以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以服务其制造业发展为重点,设置机械制造、电子与信息通信、电气—电子技术、工业自动化 4 个专业,旨在推动产能合作服务。中方不仅为埃塞俄比亚共享制造业的有关设备产品,而且通过专业建设帮助其建立更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制造能力。
 
  (五)坚持探索学校、企业和政府等多方联动合作
 
  鲁班工坊建设项目是合作的产物。而“因地制宜”是鲁班工坊建设的第五原则。目前,非洲鲁班工坊建设中探索出了多样化的合作模式。第一种是校校责任主体合作模式,即以院校对外国际合作办学、合作交流为契机,选择海外合作院校,合作建设鲁班工坊。如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与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参与建设的尼日利亚鲁班工坊、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参与建设的两个埃及鲁班工坊。第二种是校企协同依托合作模式,即院校与合作国的中资企业进行合作。如肯尼亚鲁班工坊与华为公司合作,致力培养本土化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技能人才。第三种是校府项目支持合作模式,即依托政府间的战略合作项目开展建设,在政府之间的战略合作体系中选择适合的项目建设鲁班工坊。吉布提鲁班工坊就属于此类。随着鲁班工坊的持续发展,合作路径也是彼此交叉、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鲁班工坊建设的总体进程都要求“校校责任主体”,它是项目合作成功的基础。
 
  2022年8月,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成功举办,习近平主席致贺信。《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白皮书)提出,擦亮“鲁班工坊”中国名片,明确:中国将坚持平等合作、优质优先、强能重技、产教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鲁班工坊”品牌核心要义,坚持共研、共建、共享、共用、共赢,不断优化和完善“鲁班工坊”全球布局。
 
  三、非洲鲁班工坊建设的未来走向
 
  非洲鲁班工坊作为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标杆项目,是持续深化中非合作战略、助力非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面对全球发展新形势和非洲发展战略的需求,特别是面对非盟《2063年议程》及其旗舰项目的落实,未来应积极参与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CAADP)、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PIDA)、非洲矿业愿景(AMV)、非洲科技创新战略(STISA)、非洲内部增长计划(BIAT)、非洲工业化发展加速计划(AIDA)、非洲发展署—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AUDA-NEPAD)等全非计划落实。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非洲的人力资源开发建设,助力非洲释放人口红利、突破发展瓶颈,打造符合中非国情、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道路。
 
  (一)持续跟进和主动服务重大外交战略
 
  鲁班工坊是服务我国总体外交战略布局的产物。鲁班工坊始终是中非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鲁班工坊在非洲的建设源于其作为中国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的中非“八大行动”倡议中能力建设合作的一部分。作为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平台的重要举措,鲁班工坊在深化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未来,要始终跟进和落实好习近平关于鲁班工坊重要论述,非洲鲁班工坊要持续服务“一带一路”、新时代中非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统格局。要始终遵循好《新时代的中非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等白皮书提出的鲁班工坊建设要求为重要依据,全面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进中外职业教育合作。
 
  2023年8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期间举办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会后,中方发布《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三项举措,支持非洲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比如《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提出,我们愿加强知识共享和技术转移,支持非洲工业化人才种子培养,强化职业教育培训合作,特别是对青年和妇女进行能力建设培训,促进性别平等,鼓励青年和妇女创业。推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为非洲人才培养提供支持。比如《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提出,中方将继续同非方合作设立“鲁班工坊”,实施“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每年为非洲500名职业院校校长和骨干师资提供培训。
 
  (二)持续深化“五业联动”在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鲁班工坊建设始终遵循五业联动,五业联动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所探索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五业联动”是指“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专业建设方面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密切联系,通过整合资源,相互对接、协同联动,将专业建设的各项内容落实到教学与实训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办学结构和效能优化的一种办学模式。”[7]未来鲁班工坊建设将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为指导,根据中国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状况,更加聚焦电力电气、人工智能、信息通信、装备制造、高铁高电、生产服务、电子商务、农业机械、中医技术(文化技艺)等领域,实施制造与信息、技术与技能、硬专业与软实力、做强教育与服务外交、做深职教与服务企业、学历教育与技术培训更加协调的布局。尤其对照与非洲发展有关的战略,强化非洲产业发展需求联动。比如,依据深入推进《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加强能力建设合作,促进技术转让,共同在乡村振兴、信息和通信技术、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和网络安全等领域培育新的能力建设项目。再如,深化产能合作对接。中非将根据非洲国家自然禀赋和工业化水平的差异,因地制宜开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业等领域产能合作,鼓励企业向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开发、绿色制造业、信息通信产业等新兴领域拓展。继续支持中国企业在中高技术制造业、能源电力、航空航天等行业领域加大对非投资,为非洲国家经济多元化创造更多机会。
 
  (三)持续优化区域布局和区域中心建设
 
  目前,在非洲已建成的鲁班工坊,东部有埃塞俄比亚(非盟总部所在国)、吉布提、肯尼亚等,西部有马里、尼日利亚等,南部是南非、马达加斯加,北部是埃及(阿盟总部所在国)、摩洛哥,对接中非产能合作,服务非洲《2063年议程》。未来,在服务“一带一路”、新时代中非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整体格局下,在现有17个鲁班工坊的基础上,应合作国当地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可进一步增设相应鲁班工坊;“重点考虑中非合作标志性项目落地国,部分国家可增设2个鲁班工坊;可考虑在莫桑比克、布基纳法索等国家增建1至2个项目”[8];在此基础上强化各鲁班工坊的横向互动、经验交流和内涵建设。同时,未来要考虑进一步布局区域中心,依托建设水平较高的鲁班工坊,结合区域特点等综合因素,以一国“一坊”辐射带动周边多国“多坊”。通过打造区域中心,实现示范和辐射带动影响作用的发挥。可以考虑“在非盟总部所在国、非盟使团所在地和非洲交通枢纽地——埃塞俄比亚,打造面向东非乃至非洲的区域中心;在非洲重要国家、阿盟总部所在国——埃及,建设区域中心,辐射北非及阿拉伯国家。”[9]
 
  (四)持续对接非洲发展战略优化内涵建设
 
  非洲联盟即将启动《2063年议程》第二个十年规划,该计划明确了未来10年的重点领域,包括推进非洲大陆自贸区、非洲单一航空运输市场、泛非电子网络、非洲空间战略等,旨在促进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多元化,提升非洲大陆的凝聚力和竞争力[10]。《2063年议程》要求非洲具有竞争力,将其经济从依赖商品到由制造业/产业驱动、价值增值和有效参与全球价值链及科学和技术推动的经济。《2063年议程》要求在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空间探索和深海采矿等新的科学前沿领域具有能力。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医生、技术人员在广泛的技能领域进行建设,为非洲的基础设施、工厂、保健中心和医院提供人力支持,并为非洲大陆在所有领域的发展提供动力。在愿景方面特别关注非洲青年,希望“为成长和自我实现创造机会,解决与青年获得教育、健康和培训机会有关的问题,制定为青年赋权、创造就业机会和支持初创企业的战略”。[11]非洲鲁班工坊建设可以积极拓展中非共建合作新领域,在马里中医技术鲁班工坊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打造中非绿色发展联盟、推动中非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探索中非科技创新合作新路径新模式等等。
 
  (五)持续服务经济社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引领下,鲁班工坊作为中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服务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化,致力于服务中非务实合作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聚焦到持续服务社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比如,就非洲鲁班工坊如何在“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全面推进”中服务高质量发展,中非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密切协作,专注于在气象监测、防灾减灾、水资源利用、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防治等领域加强合作,实质上需要鲁班工坊布局好上述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引入相关的技术设备,对非洲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给予支持,助力建设非洲“绿色长城”,提高气候适应能力。再如,就非洲鲁班工坊如何在“能源合作向清洁、低碳转型”中服务高质量发展,我国明确支持非洲提高水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比例,助力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沼气、潮流、波浪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分布式供电技术为非洲偏远地区提供稳定、可负担电力供应,支持光伏产业发展。这就需要鲁班工坊对接好当地的情况,布局好新能源方面的专业。再如,就非洲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水平较低,如何发挥中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的优势,聚焦非洲“工匠之师”的培养培训,给非洲职教领域提供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中国标准,送去“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也是一个长期探索性重大课题。
 
  四、小结
 
  鲁班工坊的创新实践,系统解决了在世界产教融合、国际产能合作中如何高质量发挥中国职业教育话语、模式和标准等内涵性作用的问题,成功解决了中国职教“走出去”与世界分享的路径、载体、保障等运行性协同的问题。鲁班工坊是中国职业教育实施国际化、品牌化、系统化、体系化对外合作而绘就的“大写意”,是精心设计、精工制造、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开展国际产教融合而绘制的“工笔画”。它标志着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和标准体系已经成功构建,形成了可分享于世界的产教融合、服务发展的整体解决方案。
 
  习近平主席在重大外交场合已经就“鲁班工坊”建设作出了34次重要论述,鲁班工坊已经成为促进合作国加强能力建设、改善民生福祉、服务“一带一路”的重大国家行动。而首次就“鲁班工坊”的重要论述就是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作出的。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又提出将埃及“鲁班工坊”打造成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标杆。非洲鲁班工坊是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核心载体,是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标杆项目,是实现中非友好合作共赢发展的样板平台。未来,非洲鲁班工坊建设要继续着眼于非洲青年人的技术技能发展和就业能力提升,继续着眼于培养中非友好事业的接班人,继续服务于当地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继续服务于中非职业教育深化合作和共赢发展;坚持产教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坚持校企合作,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地服务非洲,持续打造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标杆项目。
 
  参考文献:
 
  [1][3]吕景泉.鲁班工坊(LUBAN WORKSHOP)解析(第二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024:180,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非合作(2021年11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4.
 
  [4-5]吕景泉,赵文平,李力,等.习近平关于鲁班工坊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价值意蕴和实践指向[J].职业教育研究,2024(6):5-13.
 
  [6]罗建波.中非关系与中国的大国责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9.
 
  [7]吕景泉.五业联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新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30-36.
 
  [8-9]吕景泉,李力,张磊,等.试析鲁班工坊的布局优化与可持续发展[J].职业教育研究,2024(5):5-11.
 
  [10]闫韫明.非盟峰会聚焦实现非洲发展蓝图[N].人民日报,2024-02-20(17).
 
  [11]非洲联盟委员会.2063年议程框架文件[EB/OL].[2024-06-28].https://www.yidaiyilu.gov.cn/wcm.files/uplo
 
  ad/CMSydylgw/202104/202104160140056.pdf.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and Building a Benchmarking Project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on:Concurrent Discussion on Progress, Experience and Tren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uban Workshop in Africa
 
LYU Jing-quan1, ZHAO Wen-ping1, LI Li2
 
(1.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2.Tianjin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 Tianjin 300074, China)
 
  Abstract:S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 Luban Workshop of Africa in March 2019,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uban Workshop in Africa has been committed to building a benchmarking project for China-Africa voc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The layout of cooperation projects of Luban Workshop is from point to surface, which has been continuously optimized. The speciality settings meet the needs and are highly compatible with the industries of partner countries. The service functions become diverse and are highly recognized by partner countries. Meanwhile, the following basic experience has been form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adhere to the value pursuit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dhere to the resultant force mechanism of joint research, joint construction, shared benefits, use in common and win-win results; adhere to meeting the needs of localized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in partner countries; adhere to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Africa production capacity coopera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partner countries; adhere to exploring multi-party cooperation of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s. In the fu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Luban Workshop in Africa wi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and actively serve major diplomatic strategies, continue to deepen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five-aspects linkage of industry, sector, enterprise, occupation and specia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continue to optimize the regional layout and regional center construction of Africa, continue to coordinate with Africa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optimize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continue to ser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key economic and social areas.
 
  Key words: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Luban Workshop; benchmark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five-aspects linkage of industry, sector, enterprise, occupation and speciality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网站分享到:
关于我们



鲁班工坊网站旨在跟踪报道鲁班工坊建设动态,讲述鲁班工坊生动故事,打造鲁班工坊靓丽品牌!欢迎广大职业院校以及相关行业企业、科研单位投稿!
微信号: lubanworkshop
投稿邮箱:lubannews@163.com

品牌建设



鲁班工坊简介
鲁班工坊标识
鲁班工坊内涵
鲁班工坊使命
EPIP教学模式

友情链接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天津职成教育网
现代职业教育网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

媒体矩阵



Copright©2016-2020 All Right Reserved -鲁班工坊网站 版权所有
现代职业教育网 网络宽带支持 鲁班工坊网络(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津ICP备17002699号-2